
健康資訊
髂腰肌症候群

腰肌症候群 (iliopsoas syndrome) 是由於髂腰肌過於緊繃 而導致的身體各種不適。髂腰肌主要由腰大肌、腰小肌和髂 肌組成,協助髖部屈曲的動作,並維持身體走路、奔跑時的平衡。髂腰肌症候群的患者,多長時間坐在椅子上,令髂腰 肌缺乏伸展,變得僵硬緊繃,因此起立時髂腰肌便會拉住背 部,造成腰背疼痛。好發者除了久坐者外,運動愛好者、體 操選手、舞蹈員等經常令髂腰肌反覆收縮,張力過大,也會 造成髂腰肌症候群。髂腰肌症候群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腰背痛,其疼痛感、僵硬感會延伸到髖臀部,病人走路也會受到影響,一跛一跛。 髂腰肌症候群的主要症狀: * 下腰背部疼痛、 僵硬 ,臀部疼痛,腹股溝疼痛 ,骨盆疼痛,走路時一跛一跛。
治療上:中醫以針灸、推拿理筋手法為主。會建議先以針灸 穴位鬆解肌肉結節。接著,循經絡推拿理筋、行氣活絡,加強放鬆肌肉結節的效果。
狄奎凡氏症
狄奎凡氏症的症狀包括手腕徑向側的疼痛、痙攣及壓痛,手部偶爾有灼熱的感覺,手腕靠拇指側腫脹,手部發炎的部份無法握緊,症狀一般會是漸漸加重。手指以及手腕的活動會讓疼痛加劇,而且會擴展到手指或是前臂。


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導致的坐骨神經痛
梨狀肌係一種小而穩定嘅肌肉,位於臀部深部,在運動和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幫助外部旋轉臀部並穩定骨盆。
尤其開車超過30分鐘後,就會感覺臀部疼痛,有時小腿嘅前後側都會發麻,甚至會麻到腳趾。起初以為自己係椎間盤突出,其實呢種症狀唔只發生喺經常駕駛嘅人身上,成日習慣翹腳、喜歡斜坐在沙發上嘅人,都可能出現類似症狀。
由於骨盆歪斜時,體重就會壓喺身體嘅某一側,該側嘅臀部肌肉因承受過大壓力而受損,甚至變得緊繃;而緊繃同僵硬嘅肌肉會壓迫到穿過其間嘅坐骨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
所以,平時真係唔可以翹腳!! 經常開車嘅朋友千祈唔好斜一 邊坐。
肌腱炎症狀


-
肌腱是人體中連接著骨骼與肌肉的一種結締組織,當此處受到刺激或發炎時,就稱為肌腱炎(tendinitis),肌腱炎的症狀常發生在關節附近,因此肩膀、手肘、手腕、膝蓋、腳踝都是好發部位,與肌腱炎相關的疾病俗名包括網球肘、高爾夫肘、投手肩、游泳肩、跳躍膝等。
-
根據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資料,肌腱炎的症狀常發生在連結骨骼的一端,並產生以下症狀:
-
鈍痛(可忍受的較長時間疼痛),在需要使用到四肢、關節時會更加嚴重
-
觸摸、壓迫時會疼痛
-
輕微的腫脹
-
媽媽手」是一種慢性肌腱炎,正式醫學名稱是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 Disease)。許多患者、朋友聽到肌腱炎都會想說是小事、自然會好,不過媽媽手就是屬於很難好的肌腱炎。根據我的診間統計,媽媽手平均要1到3個月才會痊癒而不痛,明明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肌腱炎,卻很難好,而且還因反覆摩擦導致骨頭增生腫起來。
-
若要詳細診斷媽媽手,可以用超音波檢查,看看滑囊旁邊是不是腫起來形成積水,甚至腱鞘囊腫等;有時候也會看到肌腱整個腫起來而類似退化的形式。
-
抱小孩(第一名)、拿菜刀(廚師、媽媽)、搬運重物(工作)、需要一直動手腕或大拇指、打電腦長期姿勢不良者,都會容易得到媽媽手。另外,需要一直數鈔票的會計人員或銀行行員,也容易有媽媽手。
-
治療方法:發炎期適當冰敷、慢性期熱敷;可作儀器治療降低發炎,如蠟療、電療、雷射、超音波等儀器治療;使用肌貼可幫助拇指肌肉支撐,讓發炎狀況有時間恢復。
頸椎病
-
頸椎病導致的症狀廣泛,但是定義簡單,就是頸椎相關的身體結構,例如椎間盤、韌帶、關節,因退化或病變造成頸椎管、椎間孔等重要組織變形或狹窄,致使周圍重要組織,如脊髓、神經血管等等受到損害所產生的病理表現。這些生理結構所產生的病變,產生一連串繼發性的病症,又稱為頸椎症候群。頸椎症候群主要有3個類型:
-
肌肉筋膜症狀。
-
神經症狀。
-
血管症狀。
-
頸椎症候群的3個症狀類型
-
肌肉筋膜症狀
-
此類症狀多是因生活緊繃,缺少運動,所引起的一種肌肉疼痛,最常見於肩頸部位。
-
臨床特徵包括:❶ 緊繃帶(Taut Band)。❷ 激痛點(Trigger Point)及轉移痛(Referred Pain)。❸ 局部抽搐反應(Local Twitch Response)。
-
在某一特定肌肉有激痛點時,常會在特定的區域產生轉移痛;另外使用針刺或快速按捏肌肉的緊繃帶時,可見到或感到肌肉產生局部抽搐反應。
-
神經症狀
-
此型頸椎病多由椎間盤退化骨刺增生,頸椎關節和韌帶的鬆動、錯位,造成對頸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而引起以頭、頸、肩、臂、指疼痛為主的症候群。
-
常有病人會說背部「膏肓」的地方會痠痛,怎樣動都不舒服,有的甚至會順著肩膀、手臂,一路麻到指尖。
-
典型的不適症狀,包含上肢痠、痛、麻與感覺喪失、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等。
-
血管症狀
-
頸椎病患者由於椎間盤的退化病變,椎間隙狹窄,椎骨間距離較正常人減少,使椎動脈屈曲而致血管腔狹窄。
-
此型頸椎病除了頸部痠痛不適外,還容易出現以下症狀:❶ 放射性腦血管痙攣,表現為頭痛、頭暈;❷ 腦部缺血,當頭轉到某一方位時即感到頭暈、噁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症狀,甚至昏倒;❸ 出現肢體突然麻木、感覺異常、持物無力或暈倒,但並不伴隨意識障礙,起來後可立即行走。
-
頸椎病是一種退化性病變,因退化造成頸椎骨質增生(骨刺)或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起初是經常性頸肩部痠痛、頸部活動範圍減少、經常落枕;嚴重時會有手麻、手抖等神經症狀。
-
頸椎是大腦指揮全身生命活動的神經傳達通路,一旦這些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出現一般人想像不到的頸椎病表現。
-
視力障礙
-
頸椎病的症狀包含視力減弱、間歇性的視力模糊、單眼或雙眼腫脹、流淚、畏光;嚴重者甚至出現視野縮小。視力障礙的發生,起因於頸椎病造成大腦視覺中樞缺血、缺氧所造成,患者通常因為病情,直覺反應到眼科就醫,以致病情延誤。
-
乳房疼痛
-
頸椎病會讓患者感到一側的乳房或者是胸大肌有間斷性的隱隱作痛或是陣痛,當頭部轉向一側時會更為明顯,容易被誤診為心絞痛或者是胸膜炎。
-
吞嚥困難
-
許多頸椎病患會出現咽喉發癢,吞嚥的時候出現異物感,而後出現間歇性的發作。吞嚥困難會伴隨著噁心、嘔吐等症狀。時常被誤以為是消化系統的問題,但在透過食道鏡和胃鏡檢查後,結果往往都顯示正常。
-
下肢癱瘓或大小便困難
-
頸椎病患者嚴重時會出現四肢麻木,且有時伴隨著頻尿、排尿不乾淨或大小便失禁等,但因為症狀與頸部距離太遠,所以容易被忽略,其實上述症狀也有可能是頸部病變而來。
-
高血壓
-
頸椎病導致血壓升高的情況,很容易誤以為其他類型的高血壓。頸椎病會伴隨著頸部疼痛、緊張、麻木的情況,這些症狀和交感神經過度刺激有關,而刺激交感神經會引起的血壓升高或降低,升高時稱為頸性高血壓。
